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成果 深圳推动智能建造创新发展

   日期:2023-12-12     浏览:109     评论:0    
核心提示:项目运用智慧工地云平台,汇集了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人员等多个模块的应用集成,应用慧眼AI系统,在视频监控器上加装感应和
 

项目运用智慧工地云平台,汇集了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人员等多个模块的应用集成,应用“慧眼AI”系统,在视频监控器上加装感应和AI算法,具备人员安全着装识别、全景巡检监控、火灾预警、安防管理,有效对人、料、机进行准确定位,实时掌握安全数据,即时预警关键指

以智能建造为抓手、以绿色低碳为亮点,深度融合建筑业、制造业、数字经济,强化 “研发-设计-制造-建造-运营”的全产业链布局,夯实相城区“十四五”末建筑产业千亿级集群建设基础。

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成果

8月17日,观摩团深入了解深圳中旅投资大厦项目在绿色低碳与智能建造实践中所运用的新型技术、工艺、建材等。此次观摩现场打造了约5000平方米观摩区域。通过智慧质量、智慧安全、绿建材料封样室、机电加工厂、智慧党建等多个单元展现项目在绿色低碳、智能建造、质量管理、海绵城市、BIM应用等方面应用成果。

为助力碳达峰碳中和,项目安装噪声扬尘监测系统、智能喷淋系统,采用单元式幕墙、轻质混凝土内隔墙板、钢筋桁架楼承板等装配式体系施工,大大降低建筑能耗。基于BIM技术的图纸审查、铝模、机电、幕墙、钢结构等8大专业工序深化,为项目智慧建造插上“数字化翅膀”。项目引用“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采用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绿色低碳建造技术,切实做到节地、节能、节水、节材、节人与环境保护。

项目运用智慧工地云平台,汇集了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人员等多个模块的应用集成,应用“慧眼AI”系统,在视频监控器上加装感应和AI算法,具备人员安全着装识别、全景巡检监控、火灾预警、安防管理,有效对人、料、机进行准确定位,实时掌握安全数据,即时预警关键指标,最大限度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另外,项目还设置了违规操作VR体验区,强化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在无人挖掘机展区,展示了中建新疆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百度研究院机器人与自动驾驶实验室研发的行业首个“面向建筑场景的无人挖掘机作业系统”。据了解,此项研发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系统以百度研发的“盘古工程机械无人作业平台”为依托,融合三维环境感知、实时运动规划、鲁棒运动控制为核心的盘古AI核心算法,能够实现高精度、高安全性、低成本无人化作业,为建筑行业实现转型升级提供有力驱动。

深圳推动智能建造创新发展

机器人铺地砖,造楼机搭楼板,百米高楼像“搭积木”一样拔地而起……这是在深圳一处装配式住宅施工现场,中建三局团队应用多种技术实现智能建造的场景。

7月13日,深圳市智能建造创新发展促进大会开幕,大会搭建产业链上下游交流合作平台,加快形成智能建造产业生态。

根据《深圳市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工作方案》,深圳将建立技术标准、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六大体系”,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形成深圳特色的智能建造产业集群。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3-202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显示: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建筑行业正迎来变革。智能建造成为行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建筑新业态也在不断产生和发展。

在建筑工程领域,从前期规划设计到工程管控,再到项目施工、装备制造等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已经全面应用,以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铁建等为代表的中央企业更是走在行业前列,走出了一条智能建造引领“中国建造”发展的高质量转型之路。

中国建筑全球独创的造楼“黑科技”——“空中造楼机”模型。据工作人员介绍,该集成平台属于高层建筑智能建造装备,是一座高空立体建造工厂。在这座可以爬升的移动工厂内,建设者能同步推进钢筋捆扎、模板安拆、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等多项结构及外立面装饰的所有工序,形成全天候的工厂化作业环境,显著提升了高层住宅施工现场的工业化建造水平。

而造楼机安全高效运行的背后,离不开一整套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控制中心具备集成式的操作平台和显示器,会对建造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监控。数据来自造楼机内不同位置设置的数十处监测点。比如,为确保千吨级钢平台的稳固,需要实时监测支撑系统,包括各个承重点的受力情况、支撑系统的垂直度、钢平台的水平度等。通过传感器,这些运行数据会被实时反馈到控制中心。

这只是中国建筑在智能建造方面的一个缩影。据记者了解,中国建筑全面推进BIM技术在项目上深度应用,依托EPC试点项目开展基于BIM的正向设计,实现了设计与施工阶段模型数据贯通。公司还构建了智慧工地管理系统,从安全、质量、物资、设备、计划、履约、环境、技术、劳务等业务管理方面,将项目管理线上化、可视化,实现线下业务替代。

在核心技术攻关方面,中国电建围绕数字建造研制出“BIM仿真系统”,实现了源代码级的自主研发,突破了国外软件在基础模型、标准耦合、实时渲染等方面性能的不足,打破了国外垄断,为国有替代解决方案提供先行先试场景与市场。

在项目施工领域,中国铁建以实现专业化、工厂化、机械化、信息化“四项支撑”为目标,大力推动智慧工地建设试点。目前全系统已有528个项目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智慧工地建设。其中包括自主研发、自主可控的“156项目管理数智建造平台”“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拉动式生产施工协作服务平台”等。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智能建造的未来是走向无人化,而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让“无人工地”成为可能。

据了解,近年来,中国建筑开展了数字化设计、建筑部件数字化制造技术、智能施工及辅助监测、施工机械安全监控、建筑物智能检测等科研工作。公司从建造需求出发,开展少人化、无人化建造技术研究,积极推动建筑行业智能化产业升级,研发了制造类、施工类、运维类多种建筑机器人,并实现工程应用,有效支撑公司高质量发展。

在作业机器人领域,中国建筑自主研发了清淤机器人、深隧机器人、测量机器人、布料机器人、运输机器人等系列机器人装备,在房屋建筑、基础设施等不同类型项目得到应用,有效提高了现场施工智能建造水平。

 
打赏
 
更多>同类劳务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劳务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