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日期:2023-12-12     浏览:1759     评论:0    
核心提示: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处在一个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由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迈进的升级阶段。方必清指出,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处在一个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由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迈进的升级阶段。方必清指出,政策的宏观调控对建筑业产生巨大冲击,且随着建筑行业的市场开放度、集中度、竞争指数不断提升,建筑企业已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竞争的阶段,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处在一个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由建造大国向建造强国迈进的升级阶段。方必清指出,政策的宏观调控对建筑业产生巨大冲击,且随着建筑行业的市场开放度、集中度、竞争指数不断提升,建筑企业已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竞争的阶段,优胜劣汰进程进一步加速,建筑企业迈向从管理要效益的新竞争时代。未来,企业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创新、技术、人才等驱动力为核心竞争力,通过数字化业务经营,开拓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城镇化高速推进,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经营规模、队伍数量、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均得到了较快发展。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的《2022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2022年,全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1979.84亿元,同比增长6.45%;完成竣工产值136463.34亿元,同比增长1.44%;签订合同总额715674.69亿元,同比增长8.95%。自2013年以来,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保持在6.85%以上,2022年达到6.89%,建筑业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地位稳固。

但受一系列去杠杆政策及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2022年,建筑业从业人数5184.02万人,连续四年减少;全国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8369亿元,下降1.20%,增速同比降低 1.47 个百分点;建筑业产值利润率(利润总额与总产值之比)为2.68%,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连续六年下降,连续两年低于3%。其中,2022年房建市场出现深度下行,多项数据指标仍保持下探趋势,建筑设计市场短期复苏承压。

从供给端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新开工面积降幅仍在扩大,导致建筑设计行业的市场规模呈现逐步萎缩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同比降幅为10%,罕见进入到两位数行列。2023年起,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降幅持续扩大,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投资额为5.9万亿元,同比下降7.9%;其中,住宅投资额为4.4万亿元,同比下降7.3%;全国房屋施工面积为79亿平方米,同比下降6.6%;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为5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4.3%。

从需求端来看,商品房销售额与销售面积整体呈下降态势。2023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额为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3.7%,办公楼销售额同比下降18.6%,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同比下降17.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5.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8%,办公楼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8%,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5%。区域方面,东部区域表现相对较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累计同比均增长,中部、西部地区销售面积同比降幅均超10%。

建筑行业市场分析

今年第三季度,上市建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15万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比上年同期略有放缓。同期,上市建筑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约466.1亿元,同比下降5.5%,连续两个季度同比负增长。

今年前三季度,建筑企业的营收规模继续稳健增长。前三季度上市建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5万亿元,同比增长6.8%。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549.9亿元,同比增长1.3%。

2023年前三季度,上市建筑公司整体毛利率为9.96%,与去年同期持平。第三季度,上市建筑公司的整体毛利率为9.93%,同比下滑0.05个百分点。该机构认为,“行业整体毛利率保持低位运行”。

现金流方面,今年前三季度,建筑行业经营性现金净流出2842亿元,同比多流出420亿元。第三季度,该行业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432亿元,同比多流出820亿元。八大建筑央企中,除中国能建外,其余7家等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均不同程度地下降。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的报告显示,建筑业碳排放总量约占全国碳排放的51%。其中,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比重约为22%。陈延告诉本报记者,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之一,楼宇数量众多,存在楼宇智能化和节能降碳的大量需求。陈延介绍,中国是对建筑能耗有强制要求的少数国家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就颁布了建筑能耗的强制规范。“十四五”期间,中国政府积极支持智慧建筑和楼宇节能降碳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标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真正实现低碳转型目标,往往集成化解决方案才能行之有效。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发展分析与投资研究咨询报告》分析:

经济下行背景下,建筑行业总体增速逐步放缓,房地产及基础设施投资增量不断减少,市场需求进一步降低,建筑设计行业进入发展低谷期,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建筑设计企业普遍面临生存压力,生产经营动能不足。面对行业发展的困难和挑战,建筑设计企业要转变心态,树立信心,深度思考自身转型发展定位,密切关注市场变化,灵活调整业务布局,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

“十四五”以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部门相继出台了《“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建筑设计行业奠定良好的政策基础,同时,随着国家经济平稳复苏,投资持续增长,将进一步拉动城乡公共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建设需求,进而带动建筑设计行业快速发展。

国际建筑市场集中程度较高,少数大公司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的优势明显,资金实力、技术和管理水平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技术资本密集型的高端项目上形成垄断。而一般建筑企业通常只能涉足劳动密集程度较高、市场竞争激烈的国际工程建筑,居于整个产业链的低端位置。从总的格局来看,未来国际建筑市场将呈现明显的"金字塔"形状。其中,发达国家的知名跨国建筑承包商位于金字塔的顶端部位,是国际建筑市场的巨头,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建筑企业总体上处于金字塔的下端,所占比重相对较少。为了提高竞争能力,越来越多的建筑承包商将走向合作的道路,跨国兼并活动不断增多,国际建筑市场的集中程度随之不断提高,金字塔的顶端更加尖锐。从总承包商的结构看,无论是公司数量,还是所占市场份额,发达国家在国际工程建筑市场都将占有绝对优势,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这种发展趋势对后来居上的发展中国家建筑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总体来看,我国建筑企业的整体实力居于整个金字塔的中部,面临发达国家国际承包商巨头及其他众多发展中国家国际承包商的双重压力。

 

 
打赏
 
更多>同类劳务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劳务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