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在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引领下,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相关产业能力快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构件运输、装配安装、构配件生产等新型专业化公司发展。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
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早期的装配式建筑外形比较呆板,千篇一律。后来人们在设计上做了改进,增加了灵活性和多样性,使装配式建筑不仅能够成批建造,而且样式丰富。美国有一种活动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每个住宅单元就像是一辆大型的拖车,只要用特殊的汽车把它拉到现场,再由起重机吊装到地板垫块上和预埋好的水道、电源、电话系统相接,就能使用。活动住宅内部有暖气、浴室、厨房、餐厅、卧室等设施。活动住宅既能独成一个单元,也能互相连接起来。
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已经发展了70年左右,从手工作业到机械化生产、从借鉴到自我创新,有过高潮也经历过低谷。中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70-80年代迎来第一次发展,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前后进入低潮期,直至20世纪末期,才开始新一轮的发展。近年来,在环保压力不断加大、城镇化及房地产产业发展的推动下,装配式建筑进入高速发展及创新期,尤其是2016年以来,国家及地方多次出台指导性、惠普性及鼓励性政策,促进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2020年08月2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推广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培养新型建筑工业化专业人才,壮大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方面人才队伍,加强新型建筑工业化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育技能型产业工人,深化建筑用工制度改革,完善建筑业从业人员技能水平评价体系,促进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通衔接。打通建筑工人职业化发展道路,弘扬工匠精神,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产业工人队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以新型建筑工业化带动建筑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建造”品牌。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装配式建筑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
2021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7.4亿平方米,较2020年增长18%,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为24.5%。2022年1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印发《装配式建筑发展可复制推广经验清单(第一批)》,总结各地在装配式建筑政策引导、技术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监督管理、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中国建筑业协会发布《2022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1979.84亿元,同比增长6.45%;完成竣工产值136463.34亿元,同比增长1.44%;签订合同总额715674.69亿元,同比增长8.95%,其中新签合同额366481.35亿元,同比增长6.3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6.45亿平方米,同比减少0.7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0.55亿平方米,同比减少0.69%;实现利润8369亿元,同比下降1.20%。
2022年全国建筑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江苏建筑业总产值以绝对优势领跑全国,滇、鄂、皖增速较快;二是江苏建筑业竣工产值继续保持较大优势,16个地区建筑业竣工产值出现负增长;三是22个地区在外省完成产值保持增长,滇、宁增速超过20%;四是广东签订合同总额超越江苏,藏、辽、蒙3地区出现负增长;五是苏、粤新签合同额超过3万亿元,桂、甘、赣增速较快;六是苏、鲁建筑业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晋、辽、沪出现负增长;七是23个地区从业人数减少,21个地区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八是17个地区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下降,19个地区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下降;九是各地区建筑业主要指标总量及增速在全国的位次。
装配式建筑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2年1月25日,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构建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推动生产和施工智能化升级,扩大标准化构件和部品部件使用规模,提高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
2022年3月11日,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建筑用能结构逐步优化,建筑能耗和碳排放增长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建设发展方式,为城乡建设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规划要求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建成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到2025年中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将达到16.51亿平方米,市场规模将达3.6万亿元。在抗疫大战中,武汉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先后拔地而起,让市场充分认识到装配式建筑的效率与优势。随着未来新冠疫情形势逐步向好、市场信心回暖,装配式建筑有望迎来高速增长契机。
“十四五”时期是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行业将面临转型发展问题,同时也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目前国内建筑产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一半左右,装配式建筑节省建材使用量及施工能耗,节能环保优势显著,较传统施工单位面积可减少碳排放24.31kg,在“双碳”目标要求下,装配式建筑迎来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期。全国25个省(区、市)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要提高装配式建筑渗透率。